工作上的問題種類繁多,但通常有個共通點:總是一再重復出現(xiàn)。沒有人會因為上司生了一次氣、或是某個同事一次沒把事做好就向人力資源部門投訴。會在最后形成人力資源問題的,通常都是重復出現(xiàn)的問題。就像是無聊的會議,通常也是每周一再無聊地上演。
企業(yè)主管來找我咨詢的時候,常常已經(jīng)是兩眼冒火、七竅生煙,抱怨著那些我們都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問題:這下好啦,問題來了!或是還來啊?!他們可能已經(jīng)試過所有合理的處理方式。一般來說,他們也承認自己是一次又一次以同樣的方式回應同樣的難題,而結(jié)果也可想而知是一樣不理想。
一種確實有幫助的作法,則是要掌握發(fā)現(xiàn)又出現(xiàn)重復問題的那一刻,把它看成是一種線索、一種提醒。它提醒著你,該臨機應變了。只要你一發(fā)現(xiàn)自己落入了熟悉而令人焦躁的工作情景、對方和你都做著過去就做過的事,就該是做點別的事的時候了。而這里特殊的一點在于,這「別的事」究竟是什么,其實幾乎一點都不重要。
舉例來說,鮑伯是一家中型企業(yè)的CEO,他告訴我,他手下的財務長泰瑞莎老是開會遲到。他已經(jīng)用遍了質(zhì)問、哄勸、責罵、甚至是威脅的手法,但一切如故。泰瑞莎仍然不合作、而且甚至已經(jīng)顯得失禮;她并不否認,但也不打算改善。我給他提了幾個建議,他也試過,但最后就像他自己的方式一樣無效。最后,我給了他我能想到的終極建議。
「她下次再晚到,你就臨機應變,做點什么你沒做過的反應?!刮腋嬖V他。
「像什么?」他說。
「鮑伯,如果我能告訴你要做什么,就不叫臨機應變了。總之,只要不是大發(fā)雷霆、又不是以前有過的反應,這樣就行?!?/p>
「像是倒立?」
「很好啊,」我說,「倒立這點子太棒了。這絕對比你平常會去罵她來得好?!?/p>
臨機應變有兩大目標。
第一,是讓你重新控制住自己,不再像一臺跑在固定軌道上的火車,而比較像是在開闊的平地上奔馳的吉普。這種做法有趣多了:你能在當下想到的事,想必不會太嚴肅,所以你不但重新找回人性、自由,還有你的幽默感。
第二,你也可以將對方從這個情景中解放。只要你不再扮演過去熟悉的角色,等于是暗暗邀請對方也放下他們過去的角色。雖然我們無法直接控制對方,但能夠改變周遭環(huán)境:在這個例子里,也就是你的反應。而如此一來,對方也很有可能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回應。
「臨機應變」并不等于「隨便做什么都好」。我們都知道,有些事就是會造成傷害。而且,光是把你熟悉的怒氣以稍微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也還稱不上是臨時應變。這里要做的,是先看出舊事即將重演,把這當做是機會:想出點完全新鮮的事。
研究顯示,如果能先花點時間反思工作上的問題,會有幫助。雖然這聽起來實在太理想化,但我們其實很常做這種需要當場反應、聯(lián)想、決定的事,也就是說,反思的時間要壓縮到幾秒之內(nèi)。這么做甚至還會帶來好處:因為當場有急迫性,就能讓我們對問題想出新的觀點,而且這也證明對相關(guān)各方都很新鮮。
在鮑伯和泰瑞莎的例子里,最后的情況是這樣。
鮑伯知道泰瑞莎這次開會一定還是會遲到,他在開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他一時還想不到該怎么做,但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保持冷靜,在情況發(fā)生的時候做點以前沒做過的事。當然,她又遲到了。他看著她,覺得一股怒火上升,接著決定先對她好奇一點好了。于是,他并沒有大罵「你為什么又遲到?」而是先自問「為什么她又遲到?」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知道答案,但他也相信,她不是刻意要惹怒他,而且他也回想起來,自己確實希望泰瑞莎繼續(xù)工作,他需要她的專業(yè)。所以,就在會議開始的時候,他已經(jīng)想過這些事情,忽然心生一計。
他在整個管理團隊面前說:「泰瑞莎,我得說,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對整個公司的貢獻。你讓我們渡過了許多難關(guān),我深深感激。」
「那時候連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到,」鮑伯后來告訴我?!柑┤鹕雌饋硎煮@訝,每個人看起來都十分驚訝。我就這么說了,而且我是真心的。她從此之后再也沒有開會遲到過,而且我也覺得,就算她再遲到,我也不會那么在意。」
從事后看來,你可能覺得這種臨機應變的作法好像事前也想得到,甚至似乎是心機很重。但在當時,是讓人覺得很生動、很特別的。鮑伯的作法展現(xiàn)了工作情景上常見的臨機應變特色:有一會,他先是什么也不做,先克制住自己通常開始責備泰瑞莎的動作,而這件事對于后續(xù)表達感激來說就已經(jīng)十分重要。這對鮑伯、泰瑞莎、甚至是整個管理團隊來說,正代表著他將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