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隨著二十世紀的逝去也變得暗淡無光,取而代之的是老板,老板聽起來似乎更富有智慧,他不僅要懂得管理,還要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中游刃有余,作為成功的管理者,不能不掌握當老板的藝術。
老板這個概念有時可以向我們很好地解釋這樣一個難題:“為什么許多商業(yè)科學學校畢業(yè)的學生,甚至是那些出自名牌大學的學生,也會在他們的第一份工作中感到生澀,而必須要再掌握一些工作的實際經驗后才能真正走向管理崗位。問題的答案就是“學校教給他們管理知識,但不能教他們成為一個老板”,成為一個老板要比成為一名管理微妙得多,不僅僅關系著技術、人際關系等。
做老板是一種藝術。正如現(xiàn)代管理論所言,他需要和組織、個人、競爭者、社區(qū)建立良好的關系,要彼此合作相互信任,還要使他們尊重你的權力,此外還要知道如何激勵人——而這和動機理論有很大不同。
任何期望成為工作組的領頭、成為部門主任,甚至成為整個組織的領導的人,首先而且必須要有成為老板的能力,理解老板這個概念可以從曾經做過老板并且做得比較成功的人中間得到一些啟示。例如,需要和他人合作且本人工作效率高;要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你的領導潛能;要能帶動組織向前發(fā)展;要為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做出貢獻。
請看下面的例子:
丹斯畢業(yè)后進入電子工程設備研發(fā)公司。第一天,老板只是帶他在公司內外看看,向他介紹部門的工作人員,解釋工作流程和公司目標。
在他工作的第二個星期,老板分配他一項任務,讓他和一個部門的成員一起進行一項開發(fā)計劃。人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像他期待的那樣的友好和尊敬,而且事實上似乎有種敵對態(tài)度,當他把這些不令人滿意的事實向老板匯報后,他的老板說:“當我開始工作時,我也覺得有好幾個月是孤立無援的。沒關系,這是需要學習的過程的,你現(xiàn)在進入了和你以往不一樣的‘世界’,這里不再是學校和家庭,你應該要了解這些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如果你是幸運的,時間會讓你成為勝利者,然后你會把你在哈佛學到的東西應用于實際管理中的。”
值得慶幸的是,要想成為一個老板,你可以向他人或是向實際工作學。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技巧:
1.成為一個老板就像一個民主選舉的過程,你的管理很重要,但是成為一個老板更依賴你和下屬間良好的關系。
2.領導并不只存在于工作中,人們大多傾向于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看成是領導,而實際上你有時需要的是一個合作者,這一點你的下屬通常會教會你應該做什么。他們是否會接受你的權力,看他們的表現(xiàn)你就可能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何種領導方式。
3.十個下屬會對上司有十種評定標準,老板與員工間的關系是十分個體化的事情,因而你與員工的相處應有程度上的差別,應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來確定你們之間的開放與信任,自信與親密,尊敬與權力等,舉例來說:
- 討論工作時,務必提出合理的解釋。
- 發(fā)展一種教學式的關系,使他關注你提供的發(fā)展機會。
- 了解他們的工作興趣、個人愛好及家庭狀況等。
- 和朋友談天,聊聊你對工作的理解,不要忘了你和他們同樣是人,并沒有什么不同。
- 表示出你對團隊的重視和關心,和他們一起制訂組織目標、組織工作和成績,建立組織精神。
總之,表示出你對他們工作的重視,尤其是他們在完成較困難工作后所做的特殊努力和成績,應當給予一定的獎勵。要知道:不能天經地義地認為你的下屬就應該這樣做,好的工作狀況依賴于你對下屬工作努力的肯定和激勵。許多老板都認為員工犯錯誤和做出努力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獎勵和懲罰很可能直接關系他們的行為,但也要注意批評和懲罰可能使員工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不一定能使他們做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