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訓
管理培訓_*_ |信匯中正領導力

商學院是無能還是邪惡?

當前位置:
商學院是無能還是邪惡?

過去十年對世界各地的商學院來說,是自我反省的十年。自恩隆公司(Enron)破產(chǎn)以來,經(jīng)歷金融危機,到內(nèi)幕交易和倫敦銀行同業(yè)拆息(LIBOR)丑聞,以下這個問題一再出現(xiàn):商界領導者讓許多人大失所望,號稱培育商界領導者的那些高等學府,對他們的行為究竟有何影響?

并非只有公眾和媒體提出這個問題。同樣有這個疑問的還包括多位管理學界最耀眼的明星,例如普費弗(Pfeffer)、高夏爾(Goshal)、班尼斯(Bennis)、明茲伯格(Mintzberg),艾德勒(Adler)、庫拉納(Khurana)、史塔基(Starkey)、波多尼(Podolny)等人。這些知名學者、暢銷書作者或學院院長,一致認為商學院應共同承擔商界領導者判斷疏失和大肆中飽私囊的責任,那些行為對全球經(jīng)濟造成重大破壞,并辜負了民眾對企業(yè)的信任。

這些名人看法不同之處,在于那些惡行究竟是疏失所致,或是刻意的犯罪行為。

認為是疏失所致的陣營,形容商學界是無能、思緒紊亂的一群,基于“嫉妒自然科學”的心態(tài),提出晦澀難解的研究成果,但那些研究和真實的商業(yè)世界沒有多少關聯(lián)。商學界狂熱地進行與現(xiàn)實不相干的研究,而忽視了教育的宗旨。

認為是刻意犯行的陣營則更進一步,指商學界是支持罪惡的勢力,商學院是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的燈塔,使用學院的講壇去改變?nèi)藗兊南敕?,接受很多事情與道德無關的觀點,并宣揚一些理論,想要證明經(jīng)理人自私的精英主義是正當?shù)?,暗示價值觀的存在價值僅僅是為了提高利潤。

這些批評帶來了某種變化。大多數(shù)商學院都開設必修的道德課程,并調(diào)整課程,納入對個人原則和社會責任的關切。但是這樣是否足夠了呢?

不太夠。問題的根源比這個還深。商學院既非無能,也不邪惡。它們就像那些涌進教室的學生,正處于轉型期。對外它們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象,暗中則和有關身分與目的的問題搏斗,詢問:“我該怎么辦?”而不問那個困難得多的問題,“我是誰?”

許多課程的創(chuàng)新跟它們所面對的批評一樣,都維持一個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商學院是匯集知識的中心,功能是創(chuàng)造并傳播最新的管理理論和最佳管理實踐。

這么做仍然有必要,但已不再足夠。領導者并不僅僅是由知識與技能造就成的。過去這么做也許是足夠的,因為一直以來都是由商學院負責訓練學生的腦與手,而讓其他機構(如當?shù)厣鐓^(qū)、長期雇主)去照顧他們的心靈。然而,這樣的分工正迅速消失。

越來越多工作者的整個職業(yè)生涯并不是在同一個組織、城市、甚至國家中。這些四處遷移的專業(yè)人士與當?shù)厣鐓^(qū)的關系不再緊密。他們與雇主的關系往往是功具性的,只要一方能為另一方創(chuàng)造價值,就能維持下去。

我的研究顯示,商學院在這些人的生活中具有較廣泛的功能。商學院不只給他們工具,讓他們在工作上取得成功,還提供夢想之地和一個族群。

在商學院里,經(jīng)理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分和愿望,努力調(diào)和自己所能做到的,配合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讓兩者目標一致。他們精進自己對領導的看法,以及對于想要服務的對象的看法。在課程結束之后很久,加入施壓、引導和支持他們的社群。

總之,商學院的課程是一種成年儀式,塑造有抱負的領導者的價值觀、承諾、習性和道德觀念。我要表明,我并不是說他們應該那樣做,我是說,他們已經(jīng)那樣做了。問題是:他們有多么用心?多么熟練?為了誰的利益?

“我同意對商學教育的這個較廣闊的觀點,” 許多經(jīng)驗豐富的教授告訴我,“但許多教授并不是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畢竟,我們受的訓練是要擔任社會學家和經(jīng)理人,我們對于和別人分享證據(jù)及提供建議感到比較自在,比較不習慣領導變革和協(xié)助成長?!?/p>

在這方面我們的情況跟我們的學生很像,他們通常是因為精通某個技術領域而晉升到領導職位,而且往往感到辛苦,直到他們明白自己的角色不只是比較大了,而且是截然不同的,成功所需的不是更多的努力,而是轉變心態(tài)。

同樣地,最近對商學院的批評,并不是要我們把平時的工作做得更好,像是想出新理論、增設流行話題的課程、選擇能代表適合我們這個時代模范角色的知名人物來演講,或把那些角色寫成個案的主角。如果只是改變流行語、理論、英雄人物,其余的就憑運氣,那么就意味著一切都會維持不變。

但其實,這個批評是個勸告,要我們欣然接受商學院的功能是為組織和社會培養(yǎng)領導者,不僅在營銷話術方面,也在教育實務方面真正做到。

這意味著在工具性目標和人文目標上賦予同樣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其中一個目標當成達到另一個目標的手段。應該熱切地倡導真實、服務、平等、對地球的關切,就像主張股東價值極大化一樣地熱切。在教學與輔助的思考之間取得平衡,思考我們自己和我們身處的文化。居中建立新的關系。刺激想像力。

在今日全球化及移動裝置普及的時代,商學院只有在變得善于強化對理想與社區(qū)的重視,就像它們善于提高能力和雄心那樣時,才能履行外界要求它們發(fā)揮的功能。給予經(jīng)理人工具去做好工作,并讓他們記得為什么要工作,以及為誰工作。讓畢業(yè)離校的是真誠、關心人們、到哪里都能好好發(fā)揮的領導者。

成就高成效,實現(xiàn)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訓教材限時特惠! 立即購買 PURCHASE NOW